146 AERIAL

环境、社会及管治(“ESG”) 2025年第一季度通讯

2025年4月22日

碳排放市场总览及展望——中国内地与香港

关键亮点

  • 2024 年中国全国碳排放权交易体系(ETS)实现显著增长,累计成交量突破6 亿吨二氧化碳当量(CO₂e),总交易额逾 430 亿元人民币
  • 中国政府加强对重点行业的监管、报告和核查(MRV)机制,通过持续排放监测系统 (CEMS) 的应用,以实现实时排放监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 775 号《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规定,违规行为的处罚措施现包括最高200 万元人民币的罚款,及50-100% 的排放配额削减
  • 香港交易及结算所有限公司(HKEX)推出的「Core Climate」平台进一步巩固了香港作为区域碳交易中心地位。目前,该平台已有超过 90 名机构参与,并提供来自50多个来自全球认证项目的高质量碳信用额度。
  • 据国际碳行动伙伴组织(ICAP)预测,未来中国全国碳市场预计将扩展至更多行业,此举可能纳入逾1,500 间新公司,并将覆盖范围扩大30 亿吨CO₂e。
  • 建议企业应加强碳排放数据的收集与报告机制,并积极寻求专业的温室气体鉴证服务,以确保符合不断演变的监管要求。

 

摘要

2024年,中国内地与香港的碳排放市场展现出卓越的韧性与增长,标志着该地区在气候行动承诺方面的关键里程碑。本分析报告旨在探讨两地碳市场的结构性演变、监管发展及新兴机遇,特别关注中国ETS成功扩展至新行业领域,以及香港作为区域碳交易中心地位的不断强化。

 

中国内地的碳排放市场

市场概览与发展

自 2021 年 7 月 16 日正式启动以来,中国ETS至 2024 年度已显著成熟,成为国家气候行动战略的基石。作为全球最大的碳市场之一,该市场目前覆盖电力行业的2,257家企业,约占全国碳排放总量的40%以上[1]。根据中国生态环境部(MEE)的数据[2],全国碳市场在交易量显著增长的同时,碳配额价格保持稳定。

截至 2024 年底,全国碳市场的累计交易量已超过6亿吨CO₂e,累计交易额突破430亿元人民币。2024年市场表现尤为强劲,全年交易量达1.89亿吨CO₂e,交易额超过180亿元人民币。此外,与2023年相比,交易量由1.08亿吨增长至1.89亿吨,增幅高达75%;交易额由100亿元人民币增长至180亿元人民币以上,同比增长80%。这一增长趋势充分体现了中国碳市场流动性与交易活跃度的持续提升。

2024年中国内地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交易量与碳配额价格

市场机制与定价

根据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3]的数据,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已建立完善的定价机制。2024 年碳配额价格在每吨 69.67 元人民币至 106.02 元人民币之间。为加强市场监管,MEE实施了一系列综合措施,以防范碳配额价格操纵和过度投机。其中,尤为重要的是《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的颁布,进一步规范了市场运行并增强市场稳定性。

行业扩展与整合

截至2024 年,中国已成功推动其ETS扩展至发电行业以外的领域。根据国际碳行动伙伴组织(ICAP)通讯[4],水泥、钢铁、铁及铝等行业已纳入全国碳市场。这些行业的企业此前属于区域碳交易试点计划,现已过渡至全国碳市场。此举不仅提升了市场流动性,还优化了碳配额价格发现机制,并为分阶段实施奠定基础。计划将从2024年至2026年进行数据强化与熟悉阶段,并自2027年起逐步推进更严格与精细化的市场机制。

强化的MRV系统与中国ETS中的行业纳入

中国ETS的发展已显著提升了各重点行业的排放追踪能力,这主要得益于MRV系统的强化。继发电行业成功实施MRV模式后,水泥、钢铁及铝等行业的企业现须遵守每月排放报告的规定,并需提供符合严格证明标准的材料以确保数据准确性。为支持这一进程,生态环境部(MEE)将进一步完善MRV指引,制定符合各行业特点的标准参数,同时,在直接测量不可行的情况下,允许使用预先核准的默认数值作为替代方案。

所有排放报告将接受国家、省级及市级三层审查,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与问责性。此外,MEE正在探索于重点行业引入CEMS,以实现温室气体排放的实时监测,这将显著提升数据验证能力。该举措建立于近十年的工业排放数据收集基础之上,自2015年起涵盖建材、有色金属、石化、化工、造纸及航空等多个行业。

《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国务院令第775号)[5]已于2024年5月1日正式生效。根据该条例第21至26条,未合规的企业将面临最高200万元人民币的罚款,并可能在次年被减少50%至100%的排放配额。主要违规行为包括未能准确及时提交排放统计数据、未按规定披露相关排放信息,以及提交不合格的年度排放报告等。

这些严格的惩处措施凸显了温室气体(GHG)鉴证机制的重要性。企业应优先建立全面的内部控制体系及准确的排放报告机制。专业的GHG鉴证服务已成为企业确保合规并避免高额罚款的关键。企业应积极准备,通过实施系统化数据收集流程、维持详细的文文件记录,并聘请合格的第三方鉴证机构,以确保合规运营。该监管框架标志着更加严格的排放报告时代的来临,企业必须投资于完善的GHG管理系统及专业顾问服务,以有效应对日益复杂的合规要求。

 

香港碳市场

市场发展及结构

HKEX设立的 Core Climate 平台促进了自愿性碳交易,提升了市场可及性。该市场结构强调与国际市场的联系,并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

推动企业实现碳中和

Core Climate 平台于2024年达成一项重要里程碑,成功结算 50,000 吨 CO₂e,用于国泰航空有限公司的自愿性碳抵消计划[6]。目前,该平台已有超过 90 家参与机构,并提供来自亚洲、南美洲及西非 50 多个全球认证的高质量碳信用额度。这些多元化的项目涵盖森林保护、太阳能、风能及生物质能,并通过国际公认标准验证,包括 Verra 的 Verified Carbon Standard(VCS) 及 Gold Standard 的 Verified Emission Reductions(VERs)[7]

跨境合作

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具备独特优势,可推动中国内地扩展中的碳市场与全球市场接轨。香港金融发展局(FSDC) 已将此确立为关键机遇,助力香港发展成为区域碳交易枢纽。

跨境碳交易计划作为关键桥梁,连接中国ETS与香港的自愿性碳市场。此整合机制使国际买家能够获取产生的碳信用额度,并透过 Core Climate 平台提供机会来抵消其碳排放。例如,HKEX与 广州期货交易所(GFEX) 自 2021年 展开合作,持续推动粤港澳大湾区 绿色与低碳市场 的发展,并与中国内地“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保持一致[8]

 

展望与建议

市场整合与扩展

中国内地与香港的碳市场都展现了进一步整合与扩展的潜力。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SEEE) 预计中国碳市场将纳入更多行业,并进一步优化其交易机制。如前载 ICAP 报告所述,中国ETS的行业范围扩展后,将新增 1,500 家企业参与,进一步涵盖 30 亿吨CO₂e,相当于全球约 5% 的碳排放量。FSDC强调香港在区域碳交易市场中的战略定位,并指出两地市场建立统一交易机制与标准的必要性,以确保市场协同发展[9]

总结

中国内地与香港的碳市场在 2024 年均取得显著进展,并在实现国家及区域碳减排目标方面发挥关键作用。国际能源署(IEA)[10] 亦强调这些市场在推动中国大陆向低碳经济转型中的重要性。

展望未来

天职香港对中国内地及香港碳市场的未来发展充满信心。作为领先的 ESG 咨询机构,我们深刻理解碳市场的复杂性及其对企业的深远影响。我们的专业团队凭借在碳排放计算与鉴证以及碳抵消策略方面的丰富经验,为香港企业提供前瞻性见解与专业指导,协助其应对这一新兴市场。我们致力于成为推动香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帮助企业在应对气候变迁的同时识别机遇并管理风险。

透过与企业及相关持份者建立战略伙伴关系,我们将积极推动建立高效且透明的碳市场生态系统。在这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的时代,天职香港将持续引领行业创新,凭借专业知识为香港的可持续未来贡献力量。


 

 

[1]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2024)。《中國全國碳市場發展報告》。https://www.mee.gov.cn/ywdt/xwfb/202407/W020240722528848347594.pdf

[2] 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2024)。《2024年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配額交易及清繳工作順利結束》。https://www.mee.gov.cn/ywgz/ydqhbh/syqhbh/202501/t20250105_1099975.shtml 

[3] 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2024)。《全國碳市場每年綜合價格行情及成交訊息》。https://www.cneeex.com/c/2024-12-31/495878.shtml

[4] ICAP (2024). China to expand national ETS to cement, steel and aluminum in 2024. https://icapcarbonaction.com/en/news/china-expand-national-ets-cement-steel-and-aluminum-2024

[5] 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2024)。《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暫行條例》。https://www.mee.gov.cn/zcwj/gwywj/202402/t20240205_1065850.shtml

[6] 香港交易所(2024)。《香港交易所Core Climate為國泰航空提供碳信用結算服務》。https://www.hkex.com.hk/News/News-Release/2024/2412182news?sc_lang=zh-HK

[7] 香港交易所(2024)。《香港交易所旗下Core Climate納入黃金標準核證碳信用產品》。https://www.hkex.com.hk/News/News-Release/2024/240801news?sc_lang=zh-HK

[8] 香港交易所(2021)。《香港交易所與廣州期貨交易所簽署諒解備忘錄》。https://www.hkex.com.hk/News/News-Release/2021/210827news?sc_lang=zh-HK

[9]香港金融發展局(2024)。《內地碳市場國際化: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角色》。https://www.fsdc.org.hk/zh/media/%E9%87%91%E7%99%BC%E5%B1%80%E7%99%BC%E8%A1%A8%E5%A0%B1%E5%91%8A-%E5%85%A7%E5%9C%B0%E7%A2%B3%E5%B8%82%E5%A0%B4%E5%9C%8B%E9%9A%9B%E5%8C%96-%E9%A6%99%E6%B8%AF%E4%BD%9C%E7%82%BA%E5%9C%8B%E9%9A%9B%E9%87%91%E8%9E%8D%E4%B8%AD%E5%BF%83%E7%9A%84%E8%A7%92%E8%89%B2/

[10] IEA(2021)。《An energy sector roadmap to carbon neutrality in China》。https://www.iea.org/reports/an-energy-sector-roadmap-to-carbon-neutrality-in-china

 

电子通讯
寻找我们的专业团队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