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6 AERIAL

環境、社會及管治(“ESG”) 2025年第一季度通訊

2025年4月22日

碳排放市場總覽及展望——中國內地與香港

關鍵亮點

  • 2024 年中國全國碳排放權交易體系(ETS)實現顯著增長,累計成交量突破6 億噸二氧化碳當量(CO₂e),總交易額逾430 億元人民幣
  • 中國政府加强對重點行業的監管、報告和核查(MRV)機制,通過持續排放監測系統(CEMS)的應用,以實現實時排放監測。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 775 號《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暫行條例》規定,違規行為的處罰措施現包括最高200 萬元人民幣的罰款,及50-100% 的排放配額削減
  • 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HKEX)推出的「Core Climate」平台進一步鞏固了香港作為區域碳交易中心地位。目前,該平台已有超過 90 名機構參與,並提供來自50多個來自全球認證項目的高質量碳信用額度。
  • 據國際碳行動伙伴組織(ICAP)預測,未來中國全國碳市場預計將擴展至更多行業,此舉可能納入逾1,500 間新公司,並將覆蓋範圍擴大30 億噸CO₂e。
  • 建議企業應加強碳排放數據的收集與報告機制,並積極尋求專業的溫室氣體鑒證服務,以確保符合不斷演變的監管要求。

 

摘要

2024年,中國內地與香港的碳排放市場展現出卓越的韌性與增長,標誌著該地區在氣候行動承諾方面的關鍵里程碑。本分析報告旨在探討兩地碳市場的結構性演變、監管發展及新興機遇,特別關注中國ETS成功擴展至新行業領域,以及香港作為區域碳交易中心地位的不斷強化。

 

中國內地的碳排放市場

市場概覽與發展

自 2021 年 7 月 16 日正式啟動以來,中國ETS至 2024 年度已顯著成熟,成為國家氣候行動戰略的基石。作為全球最大的碳市場之一,該市場目前覆蓋電力行業的2,257家企業,約佔全國碳排放總量的40%以上[1]。根據中國生態環境部(MEE)的數據[2],全國碳市場在交易量顯著增長的同時,碳配額價格保持穩定。

截至 2024 年底,全國碳市場的累計交易量已超過6億噸CO₂e,累計交易額突破430億元人民幣。2024年市場表現尤為強勁,全年交易量達1.89億噸CO₂e,交易額超過180億元人民幣。此外,與2023年相比,交易量由1.08億噸增長至1.89億噸,增幅高達75%;交易額由100億元人民幣增長至180億元人民幣以上,同比增長80%。這一增長趨勢充分體現了中國碳市場流動性與交易活躍度的持續提升。


 

2024年中國內地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的交易量與碳配額價格

市場機制與定價

根據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3]的數據,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已建立完善的定價機制。2024 年碳配額價格在每噸 69.67 元人民幣至 106.02 元人民幣之間。為加強市場監管,MEE實施了一系列綜合措施,以防範碳配額價格操縱和過度投機。其中,尤為重要的是《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暫行條例》的頒布,進一步規範了市場運行並增強市場穩定性。

行業擴展與整合

截至2024 年,中國已成功推動其ETS擴展至發電行業以外的領域。根據國際碳行動伙伴組織(ICAP)通訊[4],水泥、鋼鐵、鐵及鋁等行業已納入全國碳市場。這些行業的企業此前屬於區域碳交易試點計畫,現已過渡至全國碳市場。此舉不僅提升了市場流動性,還優化了碳配額價格發現機制,並為分階段實施奠定基礎。計畫將從2024年至2026年進行數據強化與熟悉階段,並自2027年起逐步推進更嚴格與精細化的市場機制。

強化的MRV系統與中國ETS中的行業納入

中國ETS的發展已顯著提升了各重點行業的排放追蹤能力,這主要得益於MRV系統的強化。繼發電行業成功實施MRV模式後,水泥、鋼鐵及鋁等行業的企業現須遵守每月排放報告的規定,並需提供符合嚴格證明標準的材料以確保數據準確性。為支持這一進程,生態環境部(MEE)將進一步完善MRV指引,制定符合各行業特點的標準參數,同時,在直接測量不可行的情況下,允許使用預先核准的默認數值作為替代方案。

所有排放報告將接受國家、省級及市級三層審查,以確保數據的準確性與問責性。此外,MEE正在探索於重點行業引入CEMS,以實現溫室氣體排放的實時監測,這將顯著提升數據驗證能力。該舉措建立於近十年的工業排放數據收集基礎之上,自2015年起涵蓋建材、有色金屬、石化、化工、造紙及航空等多個行業。

《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暫行條例》(國務院令第775號)[5] 已於2024年5月1日正式生效。根據該條例第21至26條,未合規的企業將面臨最高200萬元人民幣的罰款,並可能在次年被減少50%至100%的排放配額。主要違規行為包括未能準確及時提交排放統計數據、未按規定披露相關排放信息,以及提交不合格的年度排放報告等。

這些嚴格的懲處措施凸顯了溫室氣體(GHG)鑒證機制的重要性。企業應優先建立全面的內部控制體系及準確的排放報告機制。專業的GHG鑒證服務已成為企業確保合規並避免高額罰款的關鍵。企業應積極準備,通過實施系統化數據收集流程、維持詳細的文檔記錄,並聘請合格的第三方鑒證機構,以確保合規運營。該監管框架標誌著更加嚴格的排放報告時代的來臨,企業必須投資於完善的GHG管理系統及專業顧問服務,以有效應對日益複雜的合規要求。

 

香港碳市場

市場發展及結構

HKEX設立的 Core Climate 平台促進了自願性碳交易,提升了市場可及性。該市場結構強調與國際市場的聯繫,並積極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戰略。

推動企業實現碳中和

Core Climate 平台於2024年達成一項重要里程碑,成功結算 50,000 噸 CO₂e,用於國泰航空有限公司的自願性碳抵消計劃[6]。目前,該平台已有超過 90 家參與機構,並提供來自亞洲、南美洲及西非 50 多個全球認證的高品質碳信用額度。這些多元化的項目涵蓋森林保護、太陽能、風能及生物質能,並通過國際公認標準驗證,包括 Verra 的 Verified Carbon Standard(VCS) 及 Gold Standard 的 Verified Emission Reductions(VERs)[7]

跨境合作

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具備獨特優勢,可推動中國內地擴展中的碳市場與全球市場接軌。香港金融發展局(FSDC) 已將此確立為關鍵機遇,助力香港發展成為區域碳交易樞紐。

跨境碳交易計劃作為關鍵橋樑,連接中國ETS與香港的自願性碳市場。此整合機制使國際買家能夠獲取產生的碳信用額度,並透過 Core Climate 平台提供機會來抵消其碳排放。例如,HKEX與 廣州期貨交易所(GFEX) 自 2021年 展開合作,持續推動粵港澳大灣區 綠色與低碳市場 的發展,並與中國內地“碳達峰與碳中和”目標保持一致[8]

 

展望與建議

市場整合與擴展

中國内地與香港的碳市場都展現了進一步整合與擴展的潛力。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SEEE) 預計中國碳市場將納入更多行業,並進一步優化其交易機制。如前載 ICAP 報告所述,中國ETS的行業範圍擴展後,將新增 1,500 家企業參與,進一步涵蓋 30 億噸CO₂e,相當於全球約 5% 的碳排放量。FSDC強調香港在區域碳交易市場中的戰略定位,並指出兩地市場建立統一交易機制與標準的必要性,以確保市場協同發展[9]

總結

中國內地與香港的碳市場在 2024 年均取得顯著進展,並在實現國家及區域碳減排目標方面發揮關鍵作用。國際能源署(IEA)[10] 亦強調這些市場在推動中國大陸向低碳經濟轉型中的重要性。

展望未來

天職香港對中國內地及香港碳市場的未來發展充滿信心。作為領先的 ESG 諮詢機構,我們深刻理解碳市場的複雜性及其對企業的深遠影響。我們的專業團隊憑藉在碳排放計算與鑒證以及碳抵消策略方面的豐富經驗,為香港企業提供前瞻性見解與專業指導,協助其應對這一新興市場。我們致力於成為推動香港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力量,幫助企業在應對氣候變遷的同時識別機遇並管理風險。

透過與企業及相關持份者建立戰略夥伴關係,我們將積極推動建立高效且透明的碳市場生態系統。在這個充滿挑戰與機遇的時代,天職香港將持續引領行業創新,憑藉專業知識為香港的可持續未來貢獻力量。


 


 

 

[1]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2024)。《中國全國碳市場發展報告》。https://www.mee.gov.cn/ywdt/xwfb/202407/W020240722528848347594.pdf

[2] 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2024)。《2024年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配額交易及清繳工作順利結束》。https://www.mee.gov.cn/ywgz/ydqhbh/syqhbh/202501/t20250105_1099975.shtml 

[3] 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2024)。《全國碳市場每年綜合價格行情及成交訊息》。https://www.cneeex.com/c/2024-12-31/495878.shtml

[4] ICAP (2024). China to expand national ETS to cement, steel and aluminum in 2024. https://icapcarbonaction.com/en/news/china-expand-national-ets-cement-steel-and-aluminum-2024

[5] 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2024)。《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暫行條例》。https://www.mee.gov.cn/zcwj/gwywj/202402/t20240205_1065850.shtml

[6] 香港交易所(2024)。《香港交易所Core Climate為國泰航空提供碳信用結算服務》。https://www.hkex.com.hk/News/News-Release/2024/2412182news?sc_lang=zh-HK

[7] 香港交易所(2024)。《香港交易所旗下Core Climate納入黃金標準核證碳信用產品》。https://www.hkex.com.hk/News/News-Release/2024/240801news?sc_lang=zh-HK

[8] 香港交易所(2021)。《香港交易所與廣州期貨交易所簽署諒解備忘錄》。https://www.hkex.com.hk/News/News-Release/2021/210827news?sc_lang=zh-HK

[9]香港金融發展局(2024)。《內地碳市場國際化: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角色》。https://www.fsdc.org.hk/zh/media/%E9%87%91%E7%99%BC%E5%B1%80%E7%99%BC%E8%A1%A8%E5%A0%B1%E5%91%8A-%E5%85%A7%E5%9C%B0%E7%A2%B3%E5%B8%82%E5%A0%B4%E5%9C%8B%E9%9A%9B%E5%8C%96-%E9%A6%99%E6%B8%AF%E4%BD%9C%E7%82%BA%E5%9C%8B%E9%9A%9B%E9%87%91%E8%9E%8D%E4%B8%AD%E5%BF%83%E7%9A%84%E8%A7%92%E8%89%B2/

[10] IEA(2021)。《An energy sector roadmap to carbon neutrality in China》。https://www.iea.org/reports/an-energy-sector-roadmap-to-carbon-neutrality-in-china

電子通訊
尋找我們的專業團隊
聯繫我們